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高新技術產業管理職能自2023年10月起正式由科學技術部劃轉至工業和信息化部。
因此,2025年1月20日起實施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及認定管理細則的制定工作,由工信部牽頭,聯合科技、財政、稅務等多部門共同擬定新規,報國務院審批后頒布實施。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優化調整將成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基于此背景,本文將從政策修訂動向、審查要點升級及申報策略優化三個維度展開深度解析。
01:2024年高企認定審查復盤
2024年高企國家抽查率普遍較高,從歷年2%的水平提升到20%以上,同時高企審查也愈加嚴格,審查方向更加多元化。
重點監控對象包括:
(1)名稱中含有非高新領域字樣的企業。
(2)屬于非高新技術領域的行業企業。
(3)收入和人數較少的企業。
(4)知識產權證書集中短期獲得的企業。
(5)只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非軟件開發企業。
(6)近三年所得稅涉及核定征收或加計扣除差異大的企業。
(7)三表數據一致性較差或差異顯著的企業。
(8)購銷相似的企業。
重點核查內容為:
(1)對“近一年參保人數小于等于1人”的企業,重點實地核查企業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
(2)對“知識產權全部為申報當年取得”的企業,重點實地核查相關知識產權(特別是以受讓方式獲取)是否與企業主營業務密切相關。
(3)對“存在稅收違法行為”“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企業請聯合相關部門重點核實企業違法、失信事實和整改情況,以及企業是否存續并正常從事研發、生產和經營活動。
02:2025年高企認定政策變化趨勢
(1)評分體系調整
現行認定政策中客觀分占比較小,僅28分,導致各地因專家主觀評判差異出現打分不一致的情況。預計2025年新修訂的辦法中會顯著提升客觀分數在總分中的占比,以實現全國統一、公正的政策執行標準。
(2)知識產權方面
Ⅰ類知識產權更被重視:可能更突出發明專利等Ⅰ類知識產權的核心地位,以其作為評定的關鍵依據,相比之下,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等Ⅱ類知識產權的分值或作用可能會相對降低。
獲取時間限制更明確:預計會明確Ⅱ類知識產權須在認定申請前一年取得,僅在申報當年獲得的知識產權可能不被認可。
轉讓知識產權規定更嚴:對于轉讓的Ⅰ類知識產權,可能設定1年的使用時限。
(3)研發項目方面
研發項目如果只與申報企業購買、受讓、受贈的知識產權關聯,項目可能不會被認可為自主研發,研發費就會被否決,從而導致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
在研發項目立項前就完成申請或者授權的知識產權,無合理解釋,研發項目可能會作廢。
研發立項報告如果出現知識產權上的內容(技術路線或圖片照片等),未卜先知的邏輯導致研發項目被否決。
(4)科技人員方面
人員背景與工作內容關聯:可能引入對科技人員學歷背景、專業領域以及所從事具體工作內容的明確要求,不只是單純看人員數量和占比。
占比標準更細致:會考慮企業規模和行業特性差異,對科技人員占比設置更細致的上下限標準,避免企業通過不合理增加人員來滿足比例要求。
(5)成長性指標方面
評價指標多元化:可能增加凈利潤、研發費、新產品收入等指標,使評價更全面,更能反映企業健康發展狀況,改變以往主要考核企業凈資產和銷售收入的情況。
整體而言,未來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可能會朝著更加注重企業核心創新能力、研發投入質量、科技人員素質以及成果轉化效益等方向優化和細化。
03:高企認定申報應該提前注意的事項
(1)填報工商信息企業年報的社保人員數量
2024年高企認定審查中,數據來源并非社保系統和稅務系統,而是“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https://www.gsxt.gov.cn/index.html)。因此,每年申報工商年報信息不可再隨意填報,需在該系統中如實填報社保相關信息。
(2)研發項目立項需要更加嚴謹
①在前期設立研發立項時,企業就應將知識產權的規劃納入其中,全面布局。要極力避免出現申報當年或上一年度集中授權的情況,因為這種集中授權的模式不僅可能引發評審專家對企業研發持續性的質疑,也不符合高企認定對企業創新穩定性的要求。
②建議企業在規劃知識產權申請時,開發完成時間與研發立項周期高度貼合。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清晰地展示企業研發活動的連貫性與邏輯性,讓評審專家能夠直觀地了解到知識產權的產生是基于企業有計劃、有步驟的研發活動,而非臨時拼湊,從而提升知識產權在高企認定中的認可度。
③當企業申請的知識產權名稱和研發立項名稱關聯度不高時,容易導致評審專家難以快速判斷該知識產權與企業核心研發活動的相關性。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企業在申請知識產權時,通過命名著重體現其核心技術點,方便評審專家一眼就能準確分辨出該知識產權的價值以及與企業研發活動的緊密聯系,為企業在高企認定過程中贏得更多的認可與加分。
(3)知識產權提前布局,且高度重視Ⅰ類知識產權的布局
建議企業每年均需要布局知識產權,保持每年都有授權數量,這不僅能直觀地體現企業持續研發、持續創新的能力,也為高企認定中的創新能力評價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在知識產權的類型選擇上,要高度重視發明專利等Ⅰ類知識產權的培育,它們將成為企業在高企認定競爭中的核心優勢。
(4)研發費用歸集需要更加嚴謹專業
①建立和規范研發費用輔助賬
企業需針對研發費用構建獨立的專賬體系來實施精細化管理,嚴格按照研發項目的不同以及科目類別,進行細致的詳細記錄。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清晰且直觀地核算出每個研發項目的具體投入成本,以及追蹤其最終產出成果。
②明確研發領用的材料為研發費用
在研發材料占研發費用比重較大的企業中,領用研發材料時,需要明確備注領用性質為研發材料,否則在稅務風險稽查中無法說明領用材料詳情。
③明確研發人員的研發經費
企業必須精準界定研發人員范疇,制定明確的崗位說明書與工作流程,把關人員所屬類別。通過詳細記錄員工的日常工作內容與職責履行情況,確保只有真正投身于研發活動的人員費用,才被納入研發費用核算,保證研發費用核算的純粹性與準確性。
面對日趨嚴格的高企認定監管環境,建議企業建立"三早"應對機制:早診斷(合規審查)、早規劃(3年培育期)、早準備(申報前12個月啟動)。一潤咨詢可提供從創新體系建設到申報材料編制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申報通過率。